咱们今天聊聊蛙泳的一个关键动作细节——先低头还是先送肩。这个问题看似简单,却决定了你的蛙泳是否足够专业。究竟应该怎么做才能增加划幅、提高推进力?世界冠军又是如何做的?希望通过这次的技术解析,大家能有所收获。
走进健身游泳场馆和训练场馆看蛙泳,你会发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。大部分健身游泳爱好者在换气时只有头部上下起伏,而竞技运动员在慢游技术练习时,身体会拉起来,摆动幅度更大。对于初学者来说,这种只用头部带动节奏的“点头蛙泳”并不罕见。那么,为什么这样做不对呢?
我们来看看100米蛙泳世界纪录保持者亚当·皮蒂和200米蛙泳世界纪录保持者丘普科夫是如何处理这个技术动作的。从皮蒂的动作中可以清楚地看到,他的肩部与头部几乎是同时前伸恢复的。再看看丘普科夫的动作,几乎每一个动作都是先送肩再低头。整个动作流畅舒展,速度快且优雅。无一例外,高水平选手都不会先低头再送肩。
实际上,在这些高水平运动员的技术细节中,如果只看到了这点而不理解整体技术动作,我们也就只是看看样子而已。无论是先送肩再低头,还是先低头再送肩,如果没有核心稳定,效果都不会好。真正的基础是水中的动态核心稳定。当我们核心收紧固定住骨盆后,蛙泳腿才能发挥力量;上肢也是一样,没有核心稳定,肩膀和头都无法有效“送”出。
在核心稳定的基础上,建议先送肩再低头。从肌动学的角度来说,“送肩”是一个肩屈的动作。想象一下鞭子是如何抽打出去的,力是从近端逐节传递到远端的。我们的头和手就像鞭子的末端,如果先低头,颈椎屈曲可能会影响到胸椎和腰椎,导致核心无法稳定。这样不仅会影响速度,还可能有下背部椎间盘受伤的风险。
总结一下,如果你能明白这一点,你已经超过了60%的游泳教练。强烈建议在核心稳定的状态下,先送肩再低头。慢游时找核心收紧和送肩的配合感觉,快游时再加入低头动作。不要再无休止的“点头”钻到水里,“能挺能伸”才是漂亮又快速的蛙泳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